>>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4 -> 閩寧情更長 山海共潮聲 -> 要聞
      學習?感悟?碰撞?實踐
      ——寧夏黨政代表團赴福建考察學習側記
      2024-10-03 09:05:42   
      2024-10-03 09:05:42    來源:寧夏日報

        一段“兄弟情”,一份“結緣心”。28年,山海攜手,造就了一個先富帶后富共同發展、東部扶西部共同繁榮、外力促內力共同奮斗的樣板。

        9月28日至29日,寧夏黨政代表團帶著感恩之心、熱切之情,赴福建考察學習,通過這場山海之約,探尋“高處”之路,共奏發展交響。

        福建,年年見,歲歲新!

        2天時間,考察學習10個點位、與福建省黨政領導會見、與閩商茶敘、看望寧夏在福建掛職干部,寧夏黨政代表團在馬不停蹄的轉場、收獲滿滿的行程中,追根溯源感悟真理偉力,交流碰撞思想火花,以考察學習推動實踐發展。

        (一)

        時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其著作《擺脫貧困》“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一文中寫道:“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有許多困難和問題,究竟從哪里入手去解決問題,依靠什么去戰勝困難?從不同的角度可以談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來。但根本的一條,就是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這就要求我們的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干部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對干部服氣認可。36年來,“四下基層”制度讓寧德的干群“雙向奔赴”,匯聚成各項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到一個地方呢,就是先做學生。再一個就是吃透情況”“與其群眾跋山涉水上訪,不如我們干部直接下訪”……代表團來到寧德市四下基層主題展館,通過一張張老照片、一份份舊報紙、一件件原始文件,探尋總書記高瞻遠矚的戰略布局和親民愛民的深厚情懷。

        四張小桌拼成一張長方形大桌,兩側各擺著四五把椅子——主題展還原了一個36年前的陳設。1988年12月20日,寧德首次“地、縣領導接待群眾來訪日”,習近平同志坐在拼桌的一側,來訪群眾坐在另一側。他們面對面地交流、解決著問題,送走一撥,又迎來一撥。來訪日當天,寧德地、縣兩級領導共接待101名來訪群眾,受理問題85件,12件當面答復解決。

        “‘四下基層’熔鑄著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彰顯著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是我們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強大精神力量。”

        “‘四下基層’是思想也是制度,是作風也是方法,是理念也是行動,是干部們走好群眾路線的載體、加快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具有跨越時空的強大生命力”……

        代表團成員為“四下基層”制度在福建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感到振奮,紛紛表示要從中汲取精神養分,轉變作風、改進方法,深入一線察實情、找問題、謀良策、促發展,根植人民、造福人民,推動寧夏更好發展。

        當前,寧夏正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開啟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規劃引領至關重要!

        什么是好的藍圖?總書記給出了答案:“一張好的藍圖,只要是科學的、切合實際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著干。”上世紀90年代初,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科學謀劃實施“3820”戰略工程,確立了福州發展的總綱領、總方略,引領福州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來到“3820”戰略工程實施30周年成就展館,代表團通過“戰略擘畫”“重大實踐”“賡續奮斗”三大篇章,體悟總書記對福州現代化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

        講解員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下渡藤山弄地處小坡上,時常斷水,入夏以來情況更甚。1992年7月21日,居民向習近平同志寫了一封信,反映用水難。7月24日,習近平同志見信后立即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協助解決。不到一個月,8月7日,藤山弄的居民就接上了自來水。受群眾委托,下渡街道黨委給習近平同志寫了一封感謝信,還附了一首群眾填的詞……用水難事馬上辦,體現了務實的工作作風,拳拳赤子心、殷殷為民情,漫透時光、直抵人心。

        代表團成員感慨,這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之旅”,也是一次汲取智慧、涵養情懷的“收獲之旅”,通過觀展更加深刻感悟總書記一脈相承的思想體系、放眼世界的宏大格局、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科學系統的發展理念、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開拓創新的奮斗精神、敢為人先的膽識魄力、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馬上就辦的優良作風、滴水穿石的干勁韌勁、從嚴治黨的政治擔當,要結合自治區黨委十三屆八次、九次全會部署安排,勇于創新、真抓實干、團結奮斗、踔厲奮發,一步一個腳印把總書記為寧夏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二)

        當前,全國各地都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布局實施一個個“高精尖”項目,搶灘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傳統產業“向高攀登”,新興產業“向新發力”,未來產業“向前而行”……八閩大地上,改革發展的每一點進步、園區的每一個看家本領、實驗室里的每一項最新成果,都折射出澎湃強勁的創新活力。

        在福州軟件園,講解員算了這樣一筆賬:園區面積2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米年營收9萬元!大家對這樣的“鈔能力”既嘆服又好奇。

        作為習近平同志親自關心建設的園區,細數福州軟件園發展歷程,代表團成員發現,“全鏈條培育、全產業集聚、全要素保障”服務企業,是福州軟件園乘風破浪的3組“成功密碼”:軟件園一方面依托創新孵化載體,打造“初創團隊—大賽—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園區”的創新成長鏈、“小微企業—科技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上市公司”的創新培優鏈;另一方面,始終堅持深植“軟件”基因和“數字”基因,逐步形成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光電芯片智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服務”的“3+1”產業集群。此外,圍繞供需對接、共享空間、主題活動、宣傳矩陣等方面構建園區產業生態體系,圍繞企業所需的金融、財稅、法律、人才等9個方面形成企業服務體系,圍繞員工所需的“醫食住行教娛健智”需求形成員工服務體系。

        “平臺、技術、人才強強聯合、相生相促,只有企業想不到,沒有園區辦不到,就連單身員工的婚姻問題都被細致入微地考慮到了,這是真正的保姆式、全方位服務啊!”代表團成員對園區實施體制機制改革,引導企業業務對接、抱團發展的做法表示贊許,認為學習借鑒是一個過程,只有把“借鑒”“創新”“融合”統一起來,才能真正實現寧夏園區的蝶變。回去后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思路,完善發展服務企業的政策機制、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加快構建體現寧夏特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從光電晶體材料與激光技術應用,到人造醫用核素與腫瘤精準診療,再到半導體光芯片器件與檢測……走進閩都創新實驗室,一個個科技成果讓人目不暇接。福建有實驗室,寧夏也有“智慧大腦集中營”。人才怎么引和留?實驗室如何和市場接軌?評價機制怎么制定?一路走、一路問、一路想,代表團成員頻頻按下手機拍照鍵,生怕錯過“知識點”。

        打破思想禁錮、敢闖敢試的力度有多大,破解難題的效果就有多好,改革發展的進度才能更快。代表團成員表示,閩都創新實驗室的成功,更加堅定了寧夏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信心和決心,要充分發揮寧夏比較優勢,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深化園區改革,建設好賀蘭山實驗室、六盤山實驗室,優化企業服務,培育產業鏈條,推動集群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打造更多新引擎。

        (三)

        寧德時代通過極限制造,1秒鐘可制造由100多個電芯組成的動力電池,點亮鋰電行業全球首個燈塔工廠,動力電池產量連續7年登頂全球第一;上汽在寧德建立集整車生產、零部件配套及物流配套于一體的智能工廠,跑出了“53秒就可以下線一臺車”的中國速度;充分運用得天獨厚的海上風能資源,有262項電力能源領域創新研發成果的永福電力,助力福建風能資源開發實現最大化;把研發看作企業“DNA”的瑞芯微電子一次次挑戰行業“天花板”,17次獲得“中國芯”優秀市場表現獎……考察學習中,一家家奔跑在新質生產力賽道上的企業,亮出“家底”,向代表團深入解讀榮光背后幾十年如一日篤定創新、攻堅奮斗的堅定堅信。

        聆聽行業領頭羊自信滿滿、活力四射的介紹,觀看一個個“站在山頂仰望星空”的技術成果,代表團成員備受啟發——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寧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化創新這個第一動力。這,也正是福建所長。

        帶著學習的態度和比較的視角,對標先進“坐不住”、突圍突破“等不起”、趕超跨越“慢不得”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油然而生。正視差距、找準“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要害”著重發力攻堅,成為代表團成員關注的重點。新征程上如何推進閩寧協作行穩致遠?兩省區可以在哪些方面開拓、深化?9月28日晚,寧夏黨政代表團與福建省大數據集團、安踏、長源紡織、達利食品等20家閩商茶敘,聆聽企業家對來寧投資、發展的意見建議,共商合作大計。

        “我們已經在寧夏布局了產業,發展勢頭不錯,希望政府協調解決審批等問題,支持我們實現更好發展”“寧夏風光電資源獨特,我們考慮往寧夏布局,通過寧夏‘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優勢,打開更多海外市場”……

        對于閩寧協作的“下一步”,閩商熱切期待,寧夏亦是熱切期待。

        “建議福建鞋帽服裝的頭部企業到寧夏落子,打造一個新的全國鞋帽大市場,助力寧夏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相關部門要積極對接福建新能源、電子產品、食品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定點靶向招商,幫助閩商在寧夏找到發展空間”……

        1個多小時的茶敘上,面對老朋友間合作升溫的喜悅、新朋友對未來發展的憧憬,大家結合“寧夏所有、企業所需”,分享思路、碰撞觀點、探討路徑,彼此在心里種下一個個合作的“種子”。

        看福建、思寧夏,謀合作、促發展。在福建考察學習期間,代表團成員看到了八閩大地日新月異的發展景象、涌動城鄉的發展活力,看到了思想觀念、視野格局、工作方法上的差距,更看到了合作共贏的良好機遇、滿滿誠意、廣闊前景。

        親戚越走越親、協作越謀越實。學到的先進經驗、先進成果,最終都要轉化為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代表團成員表示,要自我加壓、自我鼓勁,敢于攻堅克難,用好學習成果,加快推進合作事項落實,進一步把福建的市場、技術、人才等優勢,與寧夏特色產業發展鏈接起來、融合起來,集中精力做好福建之行的“后半篇文章”——抓落實,在新征程上攜手并肩譜寫共同富裕的新版“山海情”。(記者  姜璐)

      【編輯】:楊麗
      【責任編輯】:鄒煒新